橋頭糖廠建於明治34年也就是1901年,原名「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第一工廠」是台灣製糖史上第一間新式機械製糖廠。在1992年2月8日停產後,在地方人士及橋仔頭文史工作室的努力下,讓政府保留了這台灣第一座的新式製糖廠,近年並轉型為休閒文化觀光景點,尤其高捷通車後,因它位於高捷車站出口,所以也成為假日遊客休閒吃冰的熱門景點。


 


台灣糖業博物館於2006年4月22日成立,是亞洲第一座糖業博物館。以往我跟家人來糖廠都只是吃吃冰並在舊宿舍區逛一逛就回去了,並沒走到位於另一頭的廠房區,而在前幾週因高雄捷運在捷運站出口舉辦跳蚤市場的機緣下,稍在博物館門口望了一下,發覺裡面有著跟宿舍區截然不同的風情,所以就利用非假日來趟知性之旅.....................


 


 




 


這座博物館早上9點開館,平日開放到下午4點半假日開放至6點,除了野餐區要收清潔費外是不收門票的並禁止車輛進入但可騎腳踏車進入。在進入博物館園區入口後,左手邊就可見到一座利用舊齒輪、鐵軌及機器零件製作的鋼鐵人在向遊客打招呼。


 


 




 


鋼鐵人的後方有一件藝術家利用報廢五分車車頭所製作的雕塑作品------紅蟲


 


 




 


往左邊走就可見到類似小月台的建築,在它旁邊的廣場鐵軌上停放了好幾列五分車頭及載貨車廂,還保存得十分完好。


 


 




 


這些大都是溪州牌內燃機機車頭,台糖於1955年自美國引進,當時引進50台左右目前仍保存20幾台。


 


 




 


為什麼它又叫「五分車」,是因這種運糖車所走的鐵道軌距是762公釐,是國際標準軌1435公釐的一半,故名「五分仔」。


 


 




 


一列列停在鐵軌上功成身退的五分車,現成了遊客拍照的最佳模特兒。


 


 








 


在五分車展示場旁的花圃向日葵和大波斯菊開得明豔動人。


 


 




 


展示場旁被當成圍籬的馬櫻丹也是開得相當漂亮,還不時有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就連鐵軌上也有叢生的黃色小小野菊。


 


 




 


順著鐵軌往前走 就到了一座由機器零件的雕塑品所形成的小小迷宮---------「 鐵園迷城」。


 


 




 


迷宮入口處有一張叫「鐵件英雄榜」的說明,讓遊客可對照內部的雕塑是用機器的那些配件完成的。


 


 




 


這個機器人還滿小巧可愛的很像在電影中常出現的機器人。


 


 




 


由機器零件所製作的蒸汽火車頭。


 


 




 


這機器人還滿大的,既然是高科技的機器人為什麼還要拿一個古老的武器呢?


 


 




 


用機器零件製作成的武器。


 


 




 


這機器人有點像外星生物。


 


 




 


機器零件製作的飛彈車。


 


 




 


這就看不出來像什麼了。


 


 




 


順著路往前就可看到修護所,以前這是負責車鑄一些製糖機具所需之受損配件。


 


 




 


裡面大都以車床為主,在糖業鼎盛時當時修護所負責維修的技術人員最多曾達40人。


 


 




 


它的旁邊是糖業歷史館,在這你可一窺台灣製糖史的興衰。


 


 




 


裡面也陳列了一些製糖工廠的模型。


 


 




 


裡面還陳列了一具糖廠最早使用的蒸汽火車頭,它是由比利時引進與阿里山的森林小火車同款,在柴油引擎的內燃機機車頭被引進後就被逐漸淘汰了。


 


 



 



 


在它的後方有一間貼著封條的糖業文物倉庫沒對外開放。


 


 


 



 


這一區都屬原橋頭糖廠的庫房區,建物感覺造得滿堅固的,所以跟宿舍區的木造平房比起來,保存的完整度算是好上很多。


 


 




 


在庫房文物倉庫後方有一排正在施工的文創區提供給文創者進駐,目前僅看到「十鼓」進駐。但因目前平日沒什麼遊客,所以僅在假日有表演場次,你看我走了大半圈,照片中都沒有半個人入鏡就可知平日遊客真的很少。


 


 




 


這是由舊庫房所整建的文創區,每一間都滿寬敞的,走道中央鋪強化玻璃的下方是當初五分車在運送物資的鐵軌。


 


 




 


走著走著突看見一扇敞開的門內怎會有水池造景進去一看原來是一排美麗的  ---------「廁所」。


 


 




 


在文創區前廣場可見製糖工廠高聳的煙囪。


 


 




 


往回走可看見糖廠的舊機車頭車庫。


 


 




 


往回走從鐵園迷城旁的鐵梯就可走到糖工廠,裡面可見到糖廠的生產設備,而由裡面的說明才知道原來100噸的製糖甘蔗,只能做出9噸多的糖,可見我們日常生活所吃的糖真的是得來不易。


 


 




 


參觀完糖工廠往回走下了鐵梯左方就是製糖流程館,遊客可由裡面的說明知道是如何由甘蔗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糖。


 


 




 


順著路往回走可見到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它是以前糖廠的俱樂部,裡面有展示糖廠的一些文物。


 


 




 


巴洛克風格的立面,避免日曬雨淋的迴廊,以及連續的拱門,成為人們拍照流連的最佳場所。


 


 




 


參觀完舊糖廠俱樂部旁邊就是可暫時歇歇腿的「糖品展售館」,可在這吃吃糖廠有名的冰或喝喝飲料休息一下。


 


 




 


來這當然不能不點糖廠最有名的酵母冰,酵母口味的冰淇淋配上甜甜的紅豆真的很好吃。


 


 




 


糖品展售館旁有一棵滿大棵的老樹,在它的樹蔭下吹吹風也很舒服,橋頭糖廠真不愧是百年糖廠,園區內的老樹也很多。


 


 




 


糖品展售館的後方有一生態池裡面種了一些水生植物。


 


 




 


生態池中的蓮花開得很美。


 


 




 


生態池旁有一座由製糖甘蔗圍成的迷宮,只是範圍太小了大概不到一分鐘就可走出來了。


 


 




 


這是園區內的聖觀音像目前仍是香火鼎盛,1902年鈴木藤三郎社長立此聖像,當時主要是體恤遠離故鄉的日本製糖技術人員,同時也希望藉此拉近台灣農民對製糖會社的向心力。


 


聖觀音像面對製糖工廠凝視著廠房,意味著一方面可鎮宅,另一方面可保祐工廠生產順利,人員工作平安。


 


此聖觀音像係仿日本有名的奈良藥師寺東院堂聖觀音佛像鑄造,當初一共鑄造四尊,一尊祀立在高雄橋頭糖廠,一尊祀立於鈴木社長的故鄉鐮倉,一尊祀立於鈴木社長森町的住宅,另一尊祀立於東京深川日本製糖廠本部,具有不菲的藝術價值。


 


 




 


聖觀音像旁掛滿了祈福卡,你只要花50元向糖品展售館買一個祈福卡,就可將自己的心願寫在卡上,不管是考試、事業、求財、求姻緣、安胎、小孩聽話.............等等都可,然後掛在聖觀音旁請祂幫你實現願望。


 


 




 


聖觀音旁的欄杆掛滿了一個個的祈福卡,也都是一個個待實現的願望,只是竟也有外國人用英文祈福,聖觀音飄洋過海從日本來到台灣,通中日兩國語言甚至閩南語已不容易現還要祂通英文,真的是有點難為祂了,不過有拜有保祐心意到了就好。


 


 




 


這是帶有巴洛克風格的昔日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的「熱帶殖民式」辦公廳舍,所謂熱帶殖民式建築,是指日本人參考當時如荷蘭人等在南洋殖民地的辦公廳舍建築模式,然後引進到台灣的建築風格。


 


 




 


長長的迴廊在光影下瀰漫著迷人的氣息。


 


 




 


米白色的建築座落在大樹綠籬間更增添一種悠遠質樸的意境。


 


 




 


這建於1901年的事務所,不僅象徵當時台灣製糖產業的一個新里程碑,且也是日治時期的重要建築之一。它的結構融合了木材、磚構及鋼筋混凝土等,迄今已一百多年仍保存良好。


 


在參觀完了這棟廠長辦公的事務所後,這段旅程也就將畫下了完美的句點。我覺得這邊建築因當初就是以磚構為主,不像舊宿舍區以木造為主,所以得以保存得比較完整,而且跟宿舍區有截然不同的風情,很適合用雙腳慢慢品味。如時間允許也可順道一遊它前方過了鐵路平交道的老街,嚐嚐懷舊的小吃美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