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我參加了老婆任職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舉辦的海洋人文深耕閱讀書寫課程計畫的戶外教學,這是由學校
通識中心主辦,由四位國文科老師帶著造船系二班及航管系二班學生參與。這次的戶外教學共租了六部遊覽車,
因老婆是承辦人所以就拉我一起押車當苦力。因學生人數較多所以就分甲乙兩批車隊,我們這批上午先參觀『陽明
高雄海洋探索館』下午再參觀『高雄漁業文化館』,另一批人員則與我們參觀行程相反。
『陽明高雄海洋探索館』位於旗津,一旁就是高雄港還可遙望高雄的地標85大樓,整個探索館的造型就像一艘船
,樓層規劃及內部也是仿船艙的隔局,館內有常設展區還有特展區,特展區一段時間就會更換展出主題。
這是特展區門口展出的折紙藝術,折出的物品五花八門真的是很利害!
現場安排有導覽人員幫學生導覽解說,只見學生不時動手抄筆記因參觀完可是要寫報告的!
這是特展區內的3D電影的放映室,放映的是台北故宮製作的清明上河圖,這是以乾隆皇帝御覽清朝繪製的清明上
河圖為主軸,由乾隆帶著大家進入畫中的世界非常立體逼真!我也有看過去年在台展出的張擇端版的會動的清明
上河圖,我覺得這兒展出的更引人入勝,而且票價只要50元真是親民多了!
這是常設館的上層甲板,導覽人員正向學生介紹高雄港的前世今生!
常設館展出的以各種船模為主,從最原始的船到最現代的船都有,因人太多又要招呼學生所以只拍了幾張照片,
有興趣的人可自行到這參觀。上面這張照片是船體結構,對學造船的我來說看見這構造反而特別親切,這上方那
小的像肋骨的構造就是船的龍骨,也就是船身最重要的結構。一艘船從建造到完工會舉行三個重大慶祝儀式,分
別在安放龍骨、豎主桅杆及命名下水典禮!
這是仿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所製作的船模(建造服役於1405至1433)載重約3千噸可搭載5、6百人,雖這是風帆船
但已可看出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已相當精良 !
這是『王子號』是17世紀英國最好的戰艦,可搭載780人配備100門砲,1672年服役於第三次荷蘭戰爭中隸屬
約克公爵名下也就是後來的英王詹姆世二世,此役雖英國獲勝但王子號受損嚴重艦長也在此役喪生,王子號後於
1692年除役結束輝煌一生。
這是『勝利號』於1765年建造完成,是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最強大的一級戰艦,可搭載850人配備104門砲,原是
為英法戰爭建造但完工時戰爭已結束。於1805年英國海軍提督納爾遜(就是以前課文中那位不怕風雪好學有堅強意
志的納爾遜) 以這艘勝利號為旗艦,率領艦隊於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打敗比己方數量多的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確
立了英國的海權,目前這艘船保存於英國樸茨茅斯海事博物館。
這次參觀的特展是『詩情畫意訪古船特展』,展場中把古詩畫中出現的船以船模方式展出,因畫有版權問題我就
沒拍了只拍這些船模!
此船最早是由顧愷之依曹植的洛神賦所想像繪製的畫舫,這是丁觀鵬臨摹顧愷之的畫作而繪製的圖。
這是由洛神圖而衍生出有關當時畫舫的記錄及構造,也成後人研究當時造船工藝的重要參考資料。
詩畫中的渡船。
詩畫中的漁船
畫中的台灣船
蘭嶼拼板舟
詩畫中的畫舫
畫中的艨艟也就是兵船
詩畫中的木蘭舟
詩畫中的擺渡船
詩畫中的酒舫
詩畫中的風帆
詩畫中的幔舟
既然是教育部給的預算就不免俗的要每班拉拉布條照個團體照,好作為報部結帳依據!
學生自由活動期間,只見兩個大男生站在探索館船頭也學起了鐵達尼號中男女主角的橋段振臂高呼,真是搞笑又
肉麻
飛揚的青春,只能說年輕真好!
就算與友伴玩自拍也高興!上午的行程也就在學生的嘻鬧中結束了!
中午用餐時間早上分開參訪的兩批人一同聚集在國立高雄海洋科大的旗津校區用餐,這旗津校區是學校剛設時的
舊校區,現只有部份系所及實習課在此上課,其餘大部分的學生都在楠梓校區上課。
因預算有限中午就在學生餐廳吃便當。
用完餐後中午休息期間,這些精力旺盛的學生開始在校園玩起了遊戲。
這是下午參觀的地點『高雄市漁業文化館』,這裡面介紹了高雄最重要的三種遠洋漁業,即鮪魚、魷魚及秋刀魚。
參觀時最好先去簡報室看短片簡介,有了初步瞭解才能對館內的展示內容更容易吸收!
導覽人員正在幫學生講解展示的內容。
館內主要介紹鮪魚、魷魚及秋刀魚這三種重要遠洋漁業,當然也分別介紹了這三種魚獲的種類及生態。
各種漁獲釣法的說明。
也介紹了這三種漁獲的漁船不同作業模式。
也分別介紹這三種漁獲主要的漁場及產季。
也介紹了這三種漁獲的加工及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用途。
這展示板上掛的並不是兵器展示,而是鮪魚捕獲時要使用超低溫法所需用到的工具,我看這些工具不比滿清十大
酷刑少哦
現場還有一些捕捉不同魚種所需的作業船模型,照片中是一艘自動化的魷魚捕釣船。
現場也有一些高雄港的老照片及漁船作業的模型,有興趣的人可自行到位於前鎮的高雄市漁業文化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