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已過了白露,秋天已悄悄來臨,我種的幾種北領地毛氈苔也度過了璀璨的春夏二季,隨著日照逐漸變短溫度逐漸變低,這些熱帶的毛氈苔也逐漸要邁入過冬的休眠階段了,在休眠前特別將它們今年的璀璨身影也作個記錄。
首先介紹這棵種了四年的D.diatato-petiolaris(Triffid park),它也是我所種的北嶺地毛氈苔中黏液分泌最旺盛的一棵。
毛氈苔黏到獵物後,那一根根的紅色腺毛就宛如觸手般往捕蟲葉的中間送,以利分解吸收。
這棵是D.falconeri(大肉餅)毛氈苔,它已種了3年半,它每次休眠後都是最晚醒來的。
D.kenneallyi(小肉餅)毛氈苔,這一棵也種了四年。小肉餅的捕蟲葉直徑比大肉餅小很多。小肉餅和大肉餅一樣休眠時葉子會全乾掉,只剩下中心的生長點,直到隔年春天才長出新的捕蟲葉。
毛茸茸的D.broomensis,這一棵也種了四年,它每年在休眠前後都會各開一次花。
它今年從春天開花後一直抽花軸,從3月一直開到8月,我看它開花時植株一直在縮小,怕它太虛弱了,就在8月底將它的花軸剪掉了。
D.broomensis毛氈苔的花。北領地毛氈苔的花無法自花授粉,除非用不同血緣的開花株授粉,否則無法結種子。
D.paradoxa(孔雀)毛氈苔,這品種是我所種的北領地毛氈苔中,唯一成功葉插的品種,它已在我這靠葉插繁衍到第五代了。
孔雀毛氈苔算是在台灣比較容易照顧的北嶺地毛氈苔,它在冬天也不會休眠。
這是D.fulva毛氈苔,它也種了四年,原本只有一棵,二年前母株長了側芽,我就從中間將它們剖開,還好沒有死亡,結果一分為二就成了二棵。
D.fulva毛氈苔毛茸茸的花苞,開花時由下往上依序綻放。
D.fulva毛氈苔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