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松鼠是台灣最常見的松鼠,從平地到海拔2500公尺的森林都看得到,牠們的棲息地種類十分廣泛,也很能適應人類破壞後的環境,不論在果園、竹林、次生林、闊葉林、針葉林裡,牠們都可以適應得很好。
赤腹松鼠的體長約20公分,重量多半在500公克以下,全身僅頭、胸、腹部及四肢為短毛,其餘均為長毛,尤其尾毛極膨大,故俗稱「膨鼠」。一般說來,赤腹松鼠除了負面為紅色毛以外,其餘為橄欖褐色,不過牠體色變異極多,有時尚可發現白化個體,或身上具有灰白圈、塊斑或條斑的。
赤腹松鼠牠們的食物主要是植物類的堅果、核果、漿果、花朵、嫩芽、嫩葉和毬果,偶而吃些小昆蟲。赤腹松鼠用兩隻前腳抱起堅果,用那不斷長長又不斷磨損的上下門齒啃咬堅硬的外殼,順利吃下果肉及種子。當大量果實成熟而一時間採食不完時,赤腹松鼠會將堅果一粒一粒地推入土中,再用腳踩踏,將堅果儲存於地下,這稱為「貯食行為」。這些堅果常常被松鼠遺忘掉,若當初先被啃咬才儲存,則很有機會在來年春天長出新樹苗,這展現出動植物之間互相依賴的自然界原理。
赤腹松鼠全年均能繁殖,但以12月和 5月為高峰期,此時雄的赤腹松鼠會棲坐樹上,昂頭引吭高吼,發出向亮、單調而持續的叫聲,一方面吸引雌性注意,另一方面則藉以劃分領域。台灣的松鼠一般都自行營巢,很少利用現成的樹洞做窩(或許是林木砍伐過度,缺乏高齡的大樹可提供窩巢),松鼠的窩直徑大約在40一60公分間,為橢圓形,多數位於大樹上,有時亦做在竹林里,外圍以竹枝枯葉框成,層層內包,最後心部有一團直徑約15公分的育雛室,這是由咬成絲帶狀的乾樹皮、山棕或嫩葉片鋪成。赤腹松鼠一胎大約生3一4隻,算是十分多產的小動物。
台灣中、低海拔的原始閣葉林,長期以來遭受大量砍伐,伐木後造林以單一樹種為主,失去天然棲地的赤腹松鼠極能適應人類干擾後的環境,在缺天敵及其他動物的相互制下,使得赤腹松鼠在很多人工林內危害,造成林業上重大損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