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980.jpg  

捕蠅草為茅膏菜科捕蠅草屬植物,世上只有一屬一種,現有的園藝種都是經長期人工選拔培育出來的。捕蠅草原生於北美洲東岸的北卡羅萊那州、南卡羅萊那州及佛羅里達州接近大西洋的貧瘠草原,美國現已立法保護原生地,並禁止捕蠅草及鱗莖的輸出,現有市面流通的捕蠅草都是立法保護前,經人工培育並大量組織培養而來的。

 

IMG_1969.jpg  

捕蠅草的莖很短並埋藏在地下,就如水仙的鱗莖一樣,而上方就連接一扁平的葉柄,葉柄上就連接由葉子進化成的夾型捕蟲葉。捕蟲葉的邊緣會分泌具有甜味的液體,藉以吸引昆蟲上門而內側兩邊各有三根感應腺毛,當昆蟲由外而內前後觸動二根腺毛,這時表示昆蟲夠深入,捕蟲夾就會迅速閉合夾住獵物。因每次閉合都會消耗植物的能量,為了避免無謂的閉合,捕蠅草這種要前後觸動二根感應腺毛才會閉合的捕蟲方式,可是相當聰明的演化。

 

IMG_1991.jpg  

當夾住獵物後,捕蟲夾內會開始分泌消化液分解吸收獵物的養份。等吸收完後會再將捕蟲葉打開,讓風或雨水將吸收後的昆蟲殘骸吹落,並再開始抓蟲。一般而言,一片捕蟲葉大概可抓蟲三次左右,如沒抓到蟲大概也只能閉合十幾次,之後捕蟲葉就會開始老化。

 

IMG_2343.jpg  

IMG_1973.jpg  

這一款捕蠅草是我在2013.8.25參加高雄夏秋食蟲植物交流會時所購買,因所購買的是組織培養的小苗,而同一塊組織有時會分化出大小不等的好幾棵小苗,有些苗太小了,所以在販售時會好幾棵種在一起。我當初買的這盆,重新種植時發現除了一棵比較大的植株外另還有四棵小苗,所以就將小苗另外種成一盆。

 

剛移植的四棵小苗

IMG_2603.jpg  

IMG_2604.jpg  

IMG_2605.jpg  

IMG_2608.jpg  

剛移植時小苗,直徑約只有1~1.5公分左右。

 

IMG_6779.jpg  

捕蠅草在原生地的北美洲冬季會休眠,這時地上部會全部枯萎,並以地底的鱗莖形態渡過冬天嚴寒的冰雪。但在亞熱帶的台灣冬天溫度不夠低,所以捕蠅草除了只會葉柄變短及捕蟲葉變小外,葉子並不會全枯掉,只有感覺植株整體變小了一點,休眠的狀況並不明顯。尤其是另外分植的小苗,不但沒休眠,反而在冬陽的照射下變的更加的紅豔照人呢

 

分植的四棵小苗現況

IMG_6789.jpg  

IMG_6785.jpg  

IMG_6790.jpg  

IMG_6786.jpg  

IMG_6782.jpg  

IMG_6787.jpg  

IMG_6788.jpg  

由這些小苗的現況,可看出比之前剛移植時大了許多,而且所有的小苗都紅通通的也比之前漂亮了許多,等過完年後我就準備將它們分開種植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 的頭像
    sun

    sun的生活記事本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