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糖廠建於明治34年,也就是西元1901年,原名「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第一工廠」,是台灣製糖史上第一間新式機械製糖廠。在1992年2月8日停產後,在地方人士及橋仔頭文史工作室的努力之下,讓政府保留了這台灣第一座的新式製糖廠,近年來更轉型為休閒文花觀光景點,尤其高捷通車後,因它位於高捷車站出口,所以成為遊客休閒吃冰的熱門景點。
五分車綠色隧道
興糖15巷
原來的文史工作室,現由橋頭肉包進駐
雨豆樹劇場
原為招待所的白屋
白屋,白色的婚禮,愛在蔓延.....
已歇業的玫瑰盒子
建於1906年的廠長宿舍,建築形式為木造瓦頂平房,屋旁高大的錫蘭橄欖及緬槴花為當年建屋時所種下,伴隨著老屋度過了歲月悠悠。老屋經整修後採預約開放,這裡曾為多部電影及電影血觀音的拍攝場景。
廠長宿舍對面的副廠長宿舍亦已整修完成。
昔日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的辦公廳舍,也是熱門的電影拍攝取景地點。
豬仔展示館,裡面有許多豬仔擺飾品展示
昔日運糖五分車蜿蜒的軌道
五分車展示場裡功成身退的五分車
五分車車庫
人去樓空的道班房
廢棄的紅磚倉庫
十鼓進駐的橋糖文創園區
十鼓的鼓樂心靈教室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