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341.jpg  

三百年來鹿港小鎮曾經是台灣的第二大都市,但在清朝末年卻因港口的淤塞及海岸線的不斷退縮,使鹿港衰退了

近百年,因無過度的開發,反而使鹿港更完整地保留了數百年來風華的真貌。

 

為了圓友人年輕時未完的夢,及彌補二個月前我至鹿港尚有許多景點未能暢遊的缺憾,於是一南一北的兩個人各

自搭著高鐵到台中集合,並轉乘許久未曾搭乘的鐵路區間車及客運,並在鹿港舊火車站下車,由此展開鹿港的懷

舊之旅。

 

這座鹿港五分仔車站興建於日治時期,當時稱為新高驛站。那時鐵道分明治線(行駛鹿港至溪湖及員林)以及新高

線(行駛鹿港至彰化),這條鐵路在公路客運尚未發達時期,是當時主要的運輸工具。在糖業沒落及公路便捷後,

車站一度淪為廢墟,近年台糖配合福鹿藝文特區整體計劃,將車站重新整修,打造成一處充滿懷舊風味的車站休

憩園區。

 

IMG_0342.jpg  

這是距離鹿港車站不遠處的文武廟入口,進入後依序會看見相互連接的文開書院、文祠及武廟。

 

IMG_0366.jpg  

這是文開書院,於道光四年由當時北路理番海防同知鄧傳安所創設,因所需經費龐大,經募款及獲八郊所屬商號

的支持,歷經三年才順利完工。為紀念被譽為台灣漢學文化始祖的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開),所以將書院命名為

【文開書院】。

 

IMG_0368.jpg  

文開書院從事文化播種百餘年,更是諸賢講學傳道之處,也使鹿港的文風延續不墜!

 

IMG_0344.jpg  

民國六十四年的一場大火將文開書院焚毀殆盡,這座山門是當時未被焚毀的少部份建物,後經重新拆解翻修。如

仔細觀察,木構上還可見拆解重組時的構件編號。

 

IMG_0345.jpg  

造型古樸的山門在斑駁的門板上,隨處可見沒公德心的遊客所遺留到此一遊的刻痕!

 

IMG_0346.jpg  

IMG_0347.jpg  

文開書院山門兩側,可見鹿港書法名家的詩文題字。

 

IMG_0348.jpg  

踏進山門即見基座抬升的書院正堂,這裡是書院祭祀與講學之所。

 

IMG_0349.jpg  

巍峨聳立的書院正堂,配上古樸的格扇門扉非常的典雅。

 

IMG_0350.jpg  

由內院看文開書院的山門是採三川脊式設計,飛簷泥塑三開間的山門,及精雕細琢的斗拱非常美麗!

 

IMG_0351.jpg  

正堂兩側的廂房是供儒生讀書及起居使用。

 

IMG_0352.jpg  

正堂側面古樸的紅磚及白色圓窗造型。

 

IMG_0353.jpg  

後堂是書院院長居所,兩側的廊下則構築風格獨特的花瓶門。

 

IMG_0354.jpg  

書院正堂後方是名人館,兩側的八角窗相當漂亮!

 

IMG_0355.jpg  

書院正堂後側牆上的小天窗,很像優美的吊飾!

 

IMG_0356.jpg  

書院後方的這棵樹在炎炎夏日聚集了許多蟬,我站在樹旁遙想,當年的蟬聲及讀書聲不知是誰比較響亮?而書

院的教書先生不知會不會為了聲音蓋不過蟬鳴而苦惱呢?

 

IMG_0369.jpg  

文開書院廂房外側的精美磚牆、格窗及壁飾。

 

IMG_0360.jpg  

文開書院旁就是文祠,因鹿港並非縣治所在所以不能設孔廟,只能設文祠。

 

IMG_0357.jpg  

文祠又稱文昌祠,奉祀儒教中的文昌、文衡、大魁、朱衣、孚佑等五位帝君。文祠每到考季總是會吸引大批考生

到此求考運、寫祈福卡、點光明燈,大概收入的經費比較充足,所以整修維護的比文開書院好很多。

 

IMG_0358.jpg  

文祠的山門及正殿兩側,也都有文人及書法名家的詩文題字。

 

IMG_0359.jpg  

文祠規模雖不如孔廟,但精雕彩繪的建築一樣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IMG_0361.jpg  

文祠與武廟間有口井,號稱為【蓬萊第一泉】。據說當年井水甜如甘霖,清澈涼冽,是泡茶品茗的上等好水,可

惜後來因淤塞已封閉。現井口已罩上鐵網,井內被民眾丟了許多垃圾,井水混濁,只能靠想像遙想這蓬萊第一泉

的昔日風采了!

 

IMG_0365.jpg  

由蓬萊第一泉所在位置看出去的景象。

 

IMG_0362.jpg  

蓬萊第一泉旁就是武廟,這座武廟創建於嘉慶年間,由富商蘇雲從發起籌建於文祠左側,與文祠統稱為文武廟。

 

IMG_0364.jpg  

武廟和文祠、文開書院的典雅古意造型不同,且廟內為配合關公的紅色顏面,所以廟內色彩也都以紅色為主。

 

IMG_0363.jpg  

武廟因信徒眾多香火鼎盛,所以重修頻繁,因此古意也降低許多。

 

IMG_0370.jpg  

在中山南路旁往龍山寺的路上,友人被這棟很像紅磚樹屋的老建築所吸引。原本只是一棵從被拆毀的牆邊長出的

榕樹,竟從房屋內側長到了樓頂,並在屋頂長成了一叢叢的綠蔭。屋頂因負荷不了重量被壓毀了,就形成了這奇

特的樹屋景象。

 

IMG_0371.jpg  

在往龍山寺的金門巷內我們看見了很有意思的陶藝館【鹿港燒】,鹿港燒製作過程繁複,是將自然及手捏陶的樸

質美感具體呈現出來,並且利用大自然物質燒後的餘燼,創作出精美的藝術品。

 

IMG_0374.jpg  

【鹿港燒】陶藝館外觀融合現代和傳統建築內涵,靈活運用形色和線條鑲飾的創意,舖陳了建物獨特的藝術風格

,難怪總會吸引無數遊客的目光。

 

IMG_0372.jpg  

【鹿港燒】的這一面牆,是用拳頭大小約5000個的菩薩面向,一個個拼貼而成,菩薩面向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角

度,真的是令人讚嘆!

 

IMG_0373.jpg  

這是金門巷內龍山寺長長的圍牆,因照片較多,有關龍山寺的部份將另行單獨介紹。

 

IMG_0418.jpg  

早期鹿港商人往來海峽兩岸貿易,回程除了載些福州杉、閩南磚、唐山石外,甚至會載一罈罈的紹興酒來壓艙,

紹興酒因此在鹿港風行一時。當時鹿港人生小孩就買入紹興酒埋入地下,若是女孩,就作為女兒出嫁時的嫁妝,

稱為【女兒紅】。若是男孩,等金榜題名或新婚時拿來宴客,就稱為【狀元紅】。而這些喝完的空酒甕,也造就

了鹿港人修築甕牆的風氣!

 

在清末及日據初期,地方動盪不安時,一些鹿港人也會將金飾珠寶藏在甕牆內,以躲避盜匪的搜括。這片甕牆位

於鳳山寺前的鹿港國小側門旁,相當的吸引人!

 

IMG_0419.jpg  

這是意樓,它原本只是慶昌古厝內的一座小閣樓,但因一段流傳的愛情故事而聲名大噪引人遐思。據傳在百餘年

前意樓住著一位名叫尹娘的女子,當時仍是新婚燕爾之際,卻因夫婿為求功名不得不前往唐山赴考,臨行前丈夫

在意樓牆邊種下一棵楊桃樹,同時告訴尹娘:「見樹如見人,吾試畢即返」,不料此去音訊全無,獨留尹娘日夜

倚窗守樹抑鬱而終。

雖然慶昌古厝的後人說並無尹娘這段傳說,但我總覺得有了尹娘的傳說加上這扇圓窗及楊桃樹,會使這棟建築更

增添了點想像與浪漫的色彩!

 

IMG_0420.jpg  

尹娘倚樓盼夫的圓窗,用典雅的單純的紅色葫蘆狀花瓦堆砌拼成,中間還蘊藏著古錢的圖案。傳統中圓形代表圓

滿,葫蘆指福份,古錢表發財,由這一座小小的花窗,就可看出隱含的豐富人間祈求及藝術內涵!

 

IMG_0421.jpg  

意樓旁的巷弄間美麗的磚牆。

 

IMG_0422.jpg  

這是金盛巷內的【十宜樓】,十宜是指琴、棋、詩、畫、酒及花、月、博、煙、茶等十項風雅逸事。

相傳【十宜樓】主人是書香世家,十分好客,所以興建跨越金盛巷的跑馬廊,供友人望月閒吟。

 

IMG_0423.jpg  

IMG_0424.jpg  

在街坊距海岸河口不滿五百公尺的古鹿港歲月裡,九曲巷的設計可說是依生活需求所展現的一項經典之作,因九

曲巷的曲線設計,能發揮削弱強風,阻隔飛沙的功能,就算冬季寒風凜冽,走在曲巷內卻能感受一股溫暖,所以

【曲巷冬晴】也成了鹿港早年的八景之一。但在這炎炎夏日,我倒反而想要這巷內能吹進來一股股的涼風

 

IMG_9628.jpg  

雖然老街我上回來已看過了,但友人沒來過,所以又帶他走了一趟。

 

IMG_9626.jpg  

這些隱身在老街中的小巷弄,不論看了幾次仍覺得美

 

IMG_9619.jpg  

這是木雕大師李松林先生的故居,屋前一隅還有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褒揚令。

 

IMG_9638.jpg  

這是由日式舊宿舍整修成的桂花巷藝術村,提供給藝術工作者從事藝術創作。

 

IMG_0426.jpg  

這裡上回也來過,但沒注意牆上寫的是什麼。這回跟朋友一起瞧了半天,還是看不出這些行草寫的是什麼

 

IMG_9592.jpg  

我們最後走到了鹿港最負盛名的天后宮,這兒我上回已來拍過了,所以這回沒拍什麼照片,不過我覺得這些跨越

牌樓及三川殿之間的燈籠,所構成的造型真的很美!

 

IMG_0427.jpg  

由三川殿內所見的正殿。

 

IMG_9597.jpg  

造型優美的三川殿。

 

IMG_9606.jpg  

這是後殿上方的凌霄寶殿,建築上的雕刻已被前方香爐上的煙霧燻的漆黑,可見這鹿港三寶之一的天后宮香火有

多鼎盛了。參觀完了天后宮,我與友人的懷舊之旅也就畫下了句點。雖然這段旅程有些細節可能沒有看的很仔細

,下回也不知何時才能再來鹿港,但我想這次的鹿港行,已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一輩子難忘的回憶了!

 

 

延伸閱讀

鹿港天后宮、埔頭及瑤林老街 

鹿港龍山寺 

 


arrow
arrow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