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405.jpg  

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林豐山、林桂山兄弟率里港武洛庄的團練兄弟拓墾瀰濃庄,沿著美濃溪在河畔開庄建了24座夥房形成街道,為求永遠平安就將夥房前的街道取名為『永安路』。

想深入瞭解美濃豐富的人文就不能錯過了這美濃開庄的第一條道路「永安路」,前人的足跡雖已遠逝,但這條路上的一磚一瓦都刻著歷史印記,也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一段段故事.........

 

IMG_6420.jpg  

從中山路轉永安路就可見這座矗立於路口的三級古蹟敬字亭,敬字重字崇尚文風是客家先民備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傳統觀念,在美濃及許多客家庄都可見到各種古樸造型的敬字亭以及村民珍惜字紙的身影。這座敬字亭建於清乾隆34年(西元1769年)是美濃最早的敬字亭,它的建築為六角三層式的格局,亭前設有牌位供奉倉頡聖君、魁斗星君、大成至聖孔子、梓童文昌帝君、朱辰星君等儼然是座文昌祠。建材是自安平港購回的一千多塊福州磚,以及來自岡山阿公店的石灰及附近河川的砂石,歷94個工作天完工。

客家文化重視耕讀傳家對文字極為敬重,深信文字為倉頡所造並將其所造之文字敬為聖跡,對寫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意丟棄需拿到敬字亭焚燒,而燒後的紙灰也不能隨意丟棄,而是由美濃的聖蹟會保管並於每年農曆初九舉行迎聖蹟活動,這時沿途由八音鼓樂開路,將一年來的字紙餘灰送至美濃河邊並祭拜河伯水神,後讓紙灰隨水流走以傳達對文字的敬意 。

美濃共有四座敬字亭,除永安路這座最早設立的敬字亭外還有分別位於民生路、龍肚及南隆的敬字亭,有路過時別忘了佇足欣賞。

 

IMG_6424.jpg  

這立農之水的水圳是美濃獅子頭圳的分支,這是日據時代由老濃溪引水至月光山腳的水圳,並在美濃溪上建橫跨溪床的水橋,這水橋建於1926年於1928年完工。

 

IMG_6427.jpg  

在這水圳兩側每隔一段就設有台階,附近居民可拾街而下漂洗衣物,水圳亦為庄內兒童夏日戲水最佳去處。

 

IMG_6429.jpg  

這就是水圳的水橋,橫跨美濃溪兼具暗坑引水及陸橋功能,即橋上可走行人、自行車橋下為水圳的水道,形成十分特殊的景觀。

 

IMG_6432.jpg  

沿著永安路隨處可見夥房建築型態的老建築,而這些客家夥房建築的原型其實是來自廣東原鄉的圍龍屋,圍龍屋一般是由堂屋和橫屋(護龍)加以組合發展而成,交錯的組合中形成不少天井,尤其在後面加上一圍、二圍、三圍的圍龍屋,和屋前有禾埕和半月形池塘,及屋後有半月形土坡的化胎,這些共同形成的造型使客家居住格局獨樹一格。

在永安路上的老夥房以祖堂為中心,門前有堂號對聯前有禾埕左右有廂房,但祖堂與各廂房是各別獨立的並不相通,一間廂房就是一家人居住的空間。原前面應有半月池和後方有化胎的風水格局,在永安路上的老夥房多用背面的雙峰山或月光山作為靠山,而以屋前的美濃河作為前有流水,以滿足風水上的格局。

客家人相當重視家族觀念,兄弟大都不願分家,當家族人口增加就在前堂左右或後方加蓋橫屋,所以就逐漸形成了這獨特的夥房建築型式。

 

 

 

 

IMG_6435.jpg  

在每濃小小一個地方就出了三位進士二十多位舉人,而當家族有人獲得功名就會以功名取代堂號掛在祖堂門楣上。

 

IMG_6433.jpg  

在美濃也可發現一些比較特殊的堂號,像這忠實第之由來是宋朝邱岳有文武才,誓死報國、理宗書,宋朝皇帝特賜『忠實』二字並封為東海侯,邱家子孫就以忠實做為堂號。

 

IMG_6580.jpg  

在美濃刻在祖堂門口的堂聯雖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它可是在告訴大家及子孫有關祖先的豐功偉蹟及歷史典故呢!這棟雖不在永安路上,但這李姓人家的隴西堂的堂聯很有意思所以拿出來介紹。

 

IMG_6581.jpg  

這戶隴西堂祖堂刻在大門門口的堂聯『龍門世第、柱史家風』八個字講的是二段祖先的歷史典故。這『龍門世第』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出身隴西地區,有個當皇帝的祖先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一件事,當然值的大書特書。另柱史指的是老子李耳的故事,老子非常有學問就連孔子都曾問禮於老子,老子曾擔任過柱下史的職務掌管圖書,相當於現代國家圖書館的館長,有幸成為老子及皇帝的子孫當然要記錄下來代代流傳,並讓後代子孫能見賢思齊、光宗耀祖。

 

IMG_6436.jpg  

在永安路上到處都能見到能喚醒思古幽情的小巷,在不經意間或許就會走進了桃花源!

 

IMG_6437.jpg  

IMG_6439.jpg  

美濃不愧是文風鼎盛的地區,在永安路上不時可見獲得功名高掛文魁的祖堂,這間祖堂門口的磚牆很漂亮!

 

IMG_6454.jpg  

這是美濃故事館,這裡原是美濃鎮公所,在鎮公所搬遷閒置不用後經客委會出資整建為美濃故事館。

 

IMG_6456.jpg  

美濃故事館一樓為農特產品展售中心,二樓介紹菸樓及客家擂茶,三樓為文化廣場。

 

IMG_6443.jpg  

這是在美濃故事館附近的『美濃舊橋』,這橋建於日據時代(西元1930年),當時因鑑於美濃庄與南方諸庄居民往來均靠渡筏十分不便又危險,所以在全庄中心地建造橫跨美濃溪的橋樑。

 

IMG_6450.jpg  

在新橋啟用後因舊橋橋面狹窄常有人車爭道情形,為確保學童上下學安全所以在舊橋兩端設禁止車輛通行的墩柱,因歲逢甲申猴年所以委由雕刻大師林友福雕兩隻石猴分別鎮守橋頭兩側名為『保橋護童碑』。

 

IMG_6445.jpg  

美濃舊橋長73米橋墩有六座寬4米,歷經八十餘年仍相當完好,對面是一傳統市場。

 

IMG_6444.jpg  

在橋上看的美濃溪畔的住家風情。

 

IMG_6468.jpg  

這是永安路上的美濃國小,也是帶頭開庄的林氏兄弟原建夥房的遺址。美濃國小於民國前12年創校名為『瀰濃公學校』,民國前10年遷到現址改名『美濃公學校』,民國30年改名為『美濃國民學校』。

 

IMG_6457.jpg  

我覺得校門旁的這棵巨大老樹的樹型很優美!

 

IMG_6467.jpg  

這是美濃國小前的『錦興藍衫店』,也是美濃僅存的客家藍衫店。

 

IMG_6465.jpg  

在老師傅謝老先生以103歲高齡辭世後現由其媳婦傳承手藝,店內除可製作傳統客家藍衫外現大都為製作改良式藍衫。

 

IMG_6463.jpg  

店內也有一些用客家花布製作的手工布包或日用品。

 

IMG_6469.jpg  

這棟具有門樓的建築是永安路上唯一還有門樓的夥房,這是美濃菸草大王林春雨的故居,這棟高聳飛脊的門樓是當時有錢人的象徵。在1995年政府實施都市計劃時門樓差點面臨拆毀命運,幸賴家族子孫連署才得以保留。

 

IMG_6470.jpg  

這棟祖堂可入內參觀,因照片較多爾後再詳細介紹。

 

IMG_6490.jpg  

在美濃有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在老祖堂周圍及附近幾乎都是同姓人家。

 

IMG_6491.jpg  

由這破損的壁面可知這些老屋內部大都以泥土為材料,外部鋪設紅磚,所以不耐地震及歲月的摧殘。

 

IMG_6492.jpg  

IMG_6493.jpg  

IMG_6494.jpg  

在美濃永安路上這善居室也引起我的好奇,這善居室的由來是引用論語『子路篇』,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看來美濃也不乏喜歡善居室的有德君子,喜歡以衛公子荊為榜樣,省吃儉用、知足不缺、晴耕雨讀全心栽培好子孫。

 

IMG_6495.jpg  

這建築跟一般紅磚建築不同應是日據時代的建築,但門前的堂聯及窗櫺上的窗櫺聯一樣風雅。

 

IMG_6497.jpg  

這是在永安路19巷老街口的百年公井。

 

IMG_6505.jpg  

當初建庄是由美濃溪北畔開始,當時居民平日至美濃溪挑水飲用,但如遇大雨溪水混濁時則無法飲用,因此先民在今永安19巷口開鑿了這口百年公井。

 

IMG_6504.jpg  

現井口用鐵欄圍住裡面還是可見幽暗的井水。

 

IMG_6498.jpg  

這是美濃永安19巷,也就是美濃昔日最繁華的街道。

 

IMG_6499.jpg  

IMG_6500.jpg  

IMG_6502.jpg  

IMG_6503.jpg  

在永安19巷內可見許多老屋及新建築並存的現象,那些老建築在述說的是這條街的過往及歷史的演變,只可惜我沒找到昔日繁華的渡口!

 

IMG_6511.jpg  

IMG_6512.jpg  

美濃人在外有成後都會想把幾百年來家族共住過的夥房加以翻修,所以永安路上盡可見紅瓦新牆的祖堂,有些祖堂甚至是三、四層樓高。不論祖堂變成什麼模樣它仍是同家族成員年節祭祀的地方,這祖堂就像同族同姓間剪不斷的臍帶,緊緊維繫著散居各處的家族成員!

 

IMG_6509.jpg  

這是美濃的地標『東門樓』,這樓建於清乾隆20年,原作為防範入侵登高望遠之用,這樓因經砲火摧殘經三次改建才成現今模樣, 樓上有美濃庄民黃驥雲高中進士衣錦榮歸時在此揮毫寫下的『大啟文明』四個字。

 

IMG_6506.jpg  

除了大啟文明碑文外,在城門右側有兩石碑一是光緒16年重修的福德壇碑及端正風俗碑,後因端正風俗碑碑文字跡模糊看不清楚,所以在舊碑旁又豎了一個新碑。至此就算永安路從路尾到路頭走一遭了。

 

延伸閱讀

美濃民俗文化村。菸田。野蓮 

美濃菸樓、林春雨門樓 

美濃窯 o 花海 

美濃走春。 李家傘 。 菸樓陶藝 

 


arrow
arrow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